第134章 窑子口工事-《亮剑之咱老孔能爆装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而独立团这边。
    修械所用几天的时间搞出来千把个砸炮之后。
    这天一早,孔捷就带领着七连的战士进行布雷。
    演习的效果十分不错。
    随着进攻部队的冲锋,“地雷”稀里哗啦的开始爆炸。
    爆炸之时带起的石灰白烟,从远处看一片一片的,非常清晰。
    无论进攻方躲在哪里,哪里都会有地雷爆炸。
    几个小时之后,进攻部队就被迫认输了。
    要设置这个雷区,就得埋上不少地雷。
    但雷区一旦成型,作用很大。
    平时只需要派出一个哨兵在这个白峪隘口警戒就行了。
    要是发现有敌军来袭,哨兵把机动兵力调来几十号人,在雷区的牵制下,就足以应对敌方上千号人。
    万一阵地失守,山顶上的哨兵还可以调集兵力打发冲锋。
    以白峪隘口的地形,从山上往山下打,占据优势,敌人甭想守住山下的阵地。
    通过相继在兵工厂外围的几个隘口进行演习,防守的计划制定完毕。
    布防阵地,雷区等位置都在图上标注的清清楚楚。
    三营长王怀保瞅着地图,有些心疼道:“团长,总共四五个隘口。
    每个都要埋上一千多个地雷。
    这样算起来,总共不得埋上四五千个地雷?
    这还都是用来备战的,打不打还不知道呢。
    这多浪费啊。”
    孔捷一寻思也是,团里总共才两三千枚地雷。
    平时作战还得使用呢。
    但是咱仓库不是还有不少tnt炸药吗?
    团里装备了大量火炮之后,这些炸药极少能派上用场。
    干脆都拿去造地雷。
    孔捷立刻把这个想法说给了修械所的同志。
    关山闻言沉吟道:“团长,地雷的制作方法不难。
    不过,咱得先炼铁。”
    山区有煤和铁矿,还有当地群众传统的土法炼铁技术。
    炼制出来的白口生铁含碳量高、质硬而脆,正是做雷壳的好原料。
    孔捷闻言道:“不一定非得用铁,铁壳地雷还容易被鬼子探测仪发现。
    咱们的民兵同志的想法就很有创造性。
    在王桥镇那一战中,咱们的一个县大队和几个区小队,总共四百多人的兵力。
    硬生生将鬼子一大队钉在五个多小时……”
    “五个多小时?”
    关山和其他几个技术人员闻言一脸惊讶。
    民兵和训练有素的鬼子兵相比,在单兵战斗力方面就已经不是敌人的对手。
    更何况鬼子武器装备更为精良,而且兵力又超出了民兵人数的两倍还要多。
    “他们怎么坚持这么久的?”
    有个技术人员忍不住问道。
    “当然,有多种因素,”孔捷道:“地形方面,民兵同志的士气方面,就是牺牲也得拉一个小鬼子垫背,除此之外,他们自己造的地雷也立了大功。
    没有足够的铁,他们就石头当雷壳。
    咱们山区,最不缺就是石头了。
    在石头造成的地雷面前,小鬼子的探测仪都失了灵。
    哪个鬼子工兵要是探出来了,那肯定是石头雷在他脚底下爆炸了。
    有的同志点子更妙。
    把石头雷里的炸药倒出一些,在里面填上辣椒面。
    地雷一爆炸,就是没被炸死也被呛得够呛。
    一个个眼泪鼻涕直流,咱们的民兵同志趁机开枪。
    直接把他们打个落花流水!”
    关山等人闻言不由得拍手称绝。
    在地雷填辣椒面,他们怎么没有想到呢?
    要不说咱们的人民有智慧。
    孔捷又继续道:“所以啊,咱的地雷不仅要处处炸,还要物物都可炸。
    石头能做地雷,木头、陶罐、玻璃、泥巴,啥的也能做地雷。
    就是尿壶都能做地雷嘛!”
    众人闻言顿时哄堂大笑。
    有个工人忍不住问道:“团长,木头、泥巴也能做地雷?”
    孔捷笑道:“把几个木板拼成盒子,填上炸药,再最好防潮处理,不就成了炸药了?
    用泥巴烧的磁雷,就更实用了。
    搞成酒瓶子、油瓶子、灯台各种常见的小家具的样式,在里面填上炸药。
    小鬼子来扫荡,一动这些磁雷就炸。
    炸他们一个防不胜防!”
    关山等人闻言兴奋不已,议论纷纷。
    是啊,谁说地雷就非得拿铁制造?
    用木头、石头、陶罐、泥巴等,不仅材料易得,生产得还更快。
    孔捷又继续道:“威力方面也不用愁。
    第(2/3)页